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一场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领域的国际盛会——2025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以下简称“科仪展”)。作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学仪器专业展会之一,本届展会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参展商,展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涵盖分析测试、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实验室装备等全产业链前沿技术与产品。这场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行业盛宴,不仅将成为全球科学仪器领域最新成果的“风向标”,更将为推动我国科研装备自主化进程注入强劲动能。
**一、前沿科技集中亮相,国产化突破成亮点**随着国家《“十四五”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据北京市科委官网披露,本届展会将设立“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专区”,集中展示质谱仪、电子显微镜、基因测序仪等“卡脖子”技术的本土化突破成果。其中,中科院某研究所研发的“纳米级原位分析系统”首次实现国产化量产,其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某企业推出的全自动高通量测序平台,成本较进口设备降低40%,已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投入应用。此外,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的深度融合成为趋势,多家企业将发布具备自主学习功能的智能实验机器人,可完成复杂实验流程的自动化操作。**二、国际化程度再创新高,全球产业链深度对接**作为链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本届展会国际展商比例提升至35%,德国、日本、美国等传统仪器强国将组团参展。全球分析仪器巨头赛默飞世尔将首发新一代便携式质谱检测仪,其检测灵敏度较前代产品提升10倍;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则带来全球首台亚埃级球差校正电镜,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更高精度的观测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商数量同比增长50%,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将携低温物理实验装置等特色产品亮相,凸显展会的全球化协作价值。同期举办的“国际实验室建设高峰论坛”,将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等20余位顶尖学者,探讨跨国科研设备共享机制的构建路径。**三、应用场景深度拓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展会首次设立“科学仪器+垂直行业”主题展区,聚焦医疗诊断、新能源、食品安全等热点领域。在医疗板块,北京某生物企业研发的“微型流式细胞仪”仅手掌大小,可实时监测肿瘤标志物,为基层医疗提供便携解决方案;环境监测领域,基于量子传感技术的大气污染物溯源系统,能实现pm2.5成分的分钟级精准分析。值得关注的是,实验室绿色化转型成为焦点,多家企业推出零排放通风柜、节能型离心机等产品,某德企开发的实验室能耗管理系统可降低30%的电力消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在预热采访中表示:“科学仪器正从单一工具向系统化解决方案演进,这种变革将重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产业的研发范式。”**四、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行业发展新生态**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展会特设“院校科技成果对接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将发布微流控芯片批量制备技术,北京大学则展示可用于太空实验的微型光谱仪。北京市科委联合20余家龙头企业发起“科学仪器创新联合体”,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亿元攻克15项关键核心技术。同期举办的“青年科学家仪器创新大赛”已收到全球200余个项目报名,优胜团队将获得千万元级产业化基金支持。分析师指出,这种“展会+赛事+资本”的多元联动模式,有望破解仪器行业长期存在的研发与应用脱节难题。**五、配套活动丰富多元,打造立体化参与体验**除常规展览外,组委会策划了逾百场专题活动。在“未来实验室场景体验馆”,观众可通过VR设备模拟操作P4生物安全实验室;针对中小企业需求设立的“采购对接会”,采用大数据智能匹配技术,已促成300余项意向订单。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展会首次开放“科学仪器科普日”,通过趣味实验演示拉近尖端科技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北京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不仅要服务专业观众,更要让科学仪器走出象牙塔,成为社会创新文化的一部分。”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2025北京科仪展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搭建全球合作平台。从关键设备国产替代到交叉学科融合创新,从传统实验室智能化改造到新兴产业标准制定,这场盛会必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正如参展商代表所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仪器设备,更是人类探索未知边界的无限可能。”#实验室科学仪器#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6月14日,在2025年全国大学生科学仪器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上,海淀区发布《海淀区科学仪器先锋领航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以区级行政单位身份出台科学仪器专项三年行动计划的区域。
《行动计划》以“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为原则,将实施四大工程。其中,“技术产品强基工程”聚焦标志性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底层通用软件技术,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科学仪器新路径等方面,以提升国产仪器核心竞争力。
“应用推广示范工程”旨在通过推动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服务,熊猫体育是什么开展科学仪器测试、验证和评价工作,推动建立用户委员会等方式,加速高端科学仪器的迭代更新。
“创新主体提质工程”针对性培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形成以高端科学仪器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同时,推动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科学仪器产业特色园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围绕金融、人才、专利、平台等要素,发挥政府基金与社会资本的协同效应,同时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推动标准建设和专利布局,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共享平台,完善产业生态体系。
海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拥有清华、北大等37所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全国领先,同时高校院所又是科学仪器产业最大体量的需求端,应用场景丰富多样。海淀区当前拥有科学仪器相关企业200余家,包括1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创新资源丰富。科学仪器相关企业涵盖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研发生产、海外代理、委托检测、共享平台、专业媒体、验证测评等各领域,产业生态完善。
据悉,四大工程共计15项具体任务。同时,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金支持、开展宣传推介等保障措施,确保《行动计划》落实到位。下一步,海淀区将持续提升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全球影响力,支撑北京市高端科学仪器产业聚集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科学研究与高精尖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下开水”了!刚刚确认:上海连续10天都有雨...这么热故意不报40℃?权威回应→
奶茶店18岁女店员疑扫个人码收款被开除,老板公布店内监控称早有察觉拟报警
红米Turbo5再次被确认:6.6英寸1.5K屏+金属中框,或战苹果!
曝华硕 ROG XBOX Ally 标准版定价 599 欧元,X 版约 899 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