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是依据国家标准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潜在污染物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安全性。常见的检测内容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以及食品添加剂等。随着技术进步,食品安全检测已从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扩展到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检测,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餐饮食品领域,确保公众健康与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检测设备与试剂供应商,提供仪器、试剂、标准物质等必要资源。下游市场涵盖食品生产、农业种养殖、政府监管机构、零售平台以及个人消费者等领域。
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一系列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做好旅游安全监管,联合开展行业安全检查,督促经营主体落实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抓好重点场所单位、重要时间时段的安全管理,强化事故灾害防范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正从传统实验室检测模式向全流程数字化检测体系转型,涵盖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多个环节。随着食品安全法规的完善和食品检测标准的提升,企业在设备、技术和服务能力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国内食品检测仪器和试剂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提高。与此同时,食品追溯系统和快检设备的应用日益普及,推动市场的深度发展。伴随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食品检测需求将从政府和企业扩展到终端用户市场,尤其是家庭快检产品领域。政策的持续加码与科技的进步,将继续助推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经历快速发展,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154.22亿元,同比增长11.32%,预测到2024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76.51亿元,熊猫体育如何提供售后保障 流程具体如下图: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家庭用快速检测设备正成为新兴市场。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达到新高。未来,针对普通家庭用户的便携式食品检测设备有望实现更高的市场渗透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快检设备将为消费者提供实时、精准的检测结果,推动家庭检测市场的增长。
食品检测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推动下,正朝着标准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997389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样品190872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73%,较2022年下降0.13个百分点。从抽样食品品种来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52%、0.80%、0.81%、0.14%、0.13%,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比,餐饮食品、饼干等25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但蔬菜制品、调味品等8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一些不合格项目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为:农药残留超标37.66%,微生物污染18.81%,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13.08%,有机物污染问题11.01%,兽药残留超标7.90%,重金属等污染5.85%,质量指标不达标4.60%。2024年起,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加大检测频次和标准化操作指南,显著提高市场检测需求。此外,政府实施的“智慧监管”战略,结合大数据分析,使检测效率和覆盖率大幅提高,推动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