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猪肉时,哪些部位暗藏“健康隐患”?菜市场里的摊主每天挑出的“边角料”最后去了哪里?……在今年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中,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石门二路街道,用一场接地气的直播,带大家走进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全市首家以“不可食用猪肉回收”为特色的食品药品科普站。
中国人对猪肉的喜爱,从数据里就能看出来——全国人均年消费猪肉约40公斤,猪肉几乎是餐桌上的“常客”。但你知道吗?生猪身上的淋巴结、肾上腺、甲状腺等部位是“不可食用猪肉”。
猪身上的淋巴结、乳腺、胰腺等被统称为“不可食用猪肉”,也叫“垃圾肉”。由于淋巴细胞对病原体和病毒有过滤和吞噬作用,因而淋巴结聚集了很多有毒物质和细菌。肉摊上的这些“垃圾肉”,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商贩利用。一旦被食用,可能引起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此,静安区根据《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对生猪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和大型超市连锁企业,指定专人每日统一收集不可食用生猪产品,存放于专用容器内,进行着色标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石门二路街道兴泰菜市场里的这家食品药品科普站,正是把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变成“家常话”的贴心窗口。
在8月8日的社区直播里,石门二路市场监管所的党员干部当起了“讲解员”,从细致讲解淋巴结、甲状腺等“隐形风险部位”的辨别方法,熊猫体育提供哪些服务到科普站的功能分区,随后现场演示注水肉、瘦肉精的快速检测,每一步都看得人明明白白。人大代表和党建网格化社区代表也全程参与,屏幕上滚动的弹幕里提问不断:“怎么能辨别注水肉?”“家里的肉冻久了还能吃吗?”——市场监管所党员干部的即时解答,把一场直播变成了生动的“食品安全微课堂”,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落地。
这场科普盛宴通过社区居委的便民群、凯迪克大厦等商务楼宇的白领社群同步推送,不少白领工作间隙“云学习”,社区居民则拉着家人一起看直播、记要点,人大代表全程参与互动,还帮着收集弹幕里的高频问题。这场直播有333人实时观看,获得点赞2722次、转发21次,既覆盖了社区居民的日常关切,也走进了白领群体的工休时间,真正让食品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静安区的不可食用猪肉回收工作如今已成为全市推广的示范案例,靠的是两道牢牢守住的防线。
菜场和大卖场里,每个肉摊都严格执行“回收制度”:处理猪肉时随手剔除不可食用部分,单独装袋;市场专门安排人员负责回收,用专用台账记录每一笔“废肉”的去向,确保不遗漏、熊猫体育提供哪些服务不错记。
在静安,不可食用猪肉的回收早已形成“流水线”,说起来就是三件市民身边的“小事”:
2.市场专人收:管理人员定时回收这些袋子,统一放进“废肉暂存箱”,贴好标签记清楚;
3.专业机构运:有资质的企业定期上门,把这些不可食用猪肉运到油脂加工厂,做成肥皂、工业用油等,实现无害化处理。
未来,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会继续把“不可食用猪肉”回收做得更细、更实,让这项工作成为常态化的民生保障。而这家藏在菜市场里的食品药品科普站,也会一直在这里,等着你来逛一逛、学一学。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就是守护好千万家庭的日常幸福。